2月28日上午,由北京市人民政府、青海省人民政府主办,北京市文物局、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、青海省文物局协办,首都博物馆与青海省博物馆承办的《"山宗水源路之冲--一带一路中的青海展"》在首都博物馆开幕,展期持续至6月30日。
据悉,该展览以“‘一带一路’中的青海”为主题,由首都博物馆牵头设计,向全国观众和首都人民呈现一场充分展现青海厚重的历史文化、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、鲜明地域风格的历史文物展览。本次展览汇集了青海省13家文博单位精心挑选442组件文物,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。
展览的同时还将开展社教、讲座、文艺演出、宣传推介等配套活动,主要包括《丝绸之路青海道概述》《唐蕃古道的内涵与价值》等讲座和“感恩首都”文化旅游宣传周、民族舞剧《唐卡》感恩汇报演出、恭王府博物馆青海世居民族服饰秀等多项活动。
青海位于亚洲腹地的青藏高原,全省面积72万平方公里,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,总人口600万。青海地处蒙古高原、黄土高原与青藏腹地的联接地带,自古以来就是东亚与中亚、南亚与北亚陆路的要冲,承担着联通东西、沟通南北的交通功能。
青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,远在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,人类已生活在这里。此后,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、青铜时代的齐家文化等诸多文化,反映出青海与中原文化、欧亚草原文化、南亚文化等多种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,也证明青海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汉晋时期,羌中道承载着中原文化的西向传播,以及中亚文明、南亚佛教文化东传的交通功能。南北朝至唐朝时期,尤其是公元5—9世纪,青海道因“吐谷浑道”、“唐蕃古道”的兴起而进入鼎盛期,一度发挥了中西陆路交通主干道东段主线的作用,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伟大贡献。这一时期,东亚与南亚文化在柴达木盆地聚散,留下了大量异常珍贵的文物,丝绸之路青海道作用凸现。北宋时期,青海道又以“青唐道”之名复兴,持续近百年。元明清时期,青海境内丝道作为区域内重要通道,在茶马贸易、文化交流等方面仍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为进一步响应国家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将丝路甘肃形象誉满全国、走向世界,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、乐途旅游网以“共鸣交响丝路,同撰如意甘肃”为主题,策划了一场“甘肃全域旅游内容云创作峰会(冬春季)”。
春节期间冬季正盛,冰雪景观、冰上娱乐将成为春节家庭旅游的热门的选择。对于华东一带倾向于周边游的家庭游客而言,常州嬉戏谷的冰雪旅行则比远赴东北哈尔滨来的更为亲切、自在。
11月27~28日,由中国旅游协会主办的“中国服务”•旅游产品创意案例发布及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,会上集中展现了旅游行业改革创新中的最新成果